科技助力玉米籽粒发育研究迈上新台阶
王国英研究员科研团队发现玉米UBL1基因影响mRNA转录后的剪接,在玉米籽粒和幼苗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UBL1基因具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负责细胞内剪接体复合物的重要组分U6snRNA的修饰,功能缺失导致其总量减少及部分3‘末端修饰异常,从而造成mRNA的剪接障碍。转录组测序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功能缺失突变体中部分基因存在内含子滞留。研究成果对揭示玉米籽粒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分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
农业机器人来势汹汹 你都知道多少?
随着机器人的普及,机器人威胁论也开始盛行。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我们常常这样问。有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也有人认为需要未雨绸缪。而殊不知,机器人虽然来势汹汹,但 [详细]
-
北京:农业现代化发展 土肥创新成动力
众所周知,土肥是农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不健康,产出的农产品谁敢吃?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从土肥事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依托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都市的禀 [详细]
-
农民出门在外 家里的地有“它”来管
农民出门在外,家里的地怎么办?随着智慧互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农民今后再也不用为此担心了。由北京交通大学郏东耀教授承担的科研项目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应用示范项目智慧农业 [详细]
-
“基于北斗的农机定位与导航技术装置研究”项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对于农机定位与导航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中针对我国农机导航精度不高,产品稳定性差,集成应用 [详细]
-
天津市农机办深入企业调研 助力行业发展
4月11日,市农机办副主任胡伟一行到天津市振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展调研。胡伟副主任首先深入车间参观,查看实际生产情况,听取吴金瑞副总经理关于技术改进升级工作的介绍,并 [详细]
-
搞发明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 建宁农民发明新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许多农民不仅靠着农机发家致富,有的甚至还搞起了发明近日,建宁一位农民发明家成了村里的明星,他刚刚研制出一款新型旋耕机,耐用性和实用性并存。 搞 [详细]
-
秸秆变身三维功能催化材料可“解毒”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近日,合肥工业大学科研人 [详细]
-
全国首创芝麻全程机械化设备受热捧
芝麻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700万亩以上,但由于芝麻生产从种到割、收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果不实现机械化,未来种植面积会越来越小。在国家芝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详细]
-
8年攻关成果:秸秆禁烧“神器”面世
过去,农作物秸秆是农民的家庭燃料、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而今,随着农民耕作方式的改变,秸秆大多被弃之不用。因此,许多农民为了图省事,往往将秸秆付之一炬。而秸秆焚烧的 [详细]
-
山东莱芜 水肥一体化机种大蒜
4月27日,在莱芜羊里镇辛兴西北村一片将要成熟的祘田里看到,绿色的田野上喷起淡淡水雾,静听刷..刷.犹如甘霖,滋润着肥壮的蒜苗。站在自家蒜地头上的蒜农许西泉,看着这场甘霖 [详细]